分享一则老中医的经典验方, 将各种失眠问题一网打尽
梅子黄时雨潇潇,三伏将至暑气嚣。近来接诊中发现,昼夜颠倒的现代生活方式正悄然酝酿着一场"不寐危机"。
失眠之症古称"目不瞑",今人常见入睡困难、夜寐易醒、晨起倦怠等症,更有甚者彻夜辗转难眠。究其根本,实乃阴阳失衡之兆。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"阳气尽,阴气盛,则目瞑;阴气尽而阳气盛,则寤矣。"现代人思虑过度伤脾,熬夜耗阴损肝,久坐少动碍气机,终致阳不入阴,神不守舍。
临证多见四类证型:肝郁化火者多伴口苦目赤,心脾两虚者常见心悸健忘,阴虚火旺者多现五心烦热,痰热扰心者每见胸闷脘痞。更有顽固性失眠迁延日久,形成"虚烦不得眠"的恶性循环。
今分享国医大师调治失眠的经典验方——安神定志饮
方组:酸枣仁、茯苓、知母、川芎、甘草、夜交藤、合欢皮、珍珠母、百合、生地黄、黄连、肉桂
方解暗合"调阴阳、和五脏"之旨:
酸枣仁为君,取"东方睡果"养肝血、宁心神之效,配茯苓健脾宁心,正应《金匮要略》"虚劳虚烦不得眠,酸枣仁汤主之"的古训。
川芎为血中气药,与酸枣仁构成动静相宜之对药,既能活血通络,又可防滋腻碍胃。更佐黄连清心火,肉桂引火归元,暗合交泰丸"交通心肾"之妙。
夜交藤、合欢皮这对"安神双子",取象比类以藤类通达之性疏解郁结,以皮类收敛之质安定神志。珍珠母重镇安神,恰如给躁动心神覆上"定海神针"。
尤妙在百合、地黄这对滋阴组合,针对现代人熬夜伤阴的体质特点,既能清虚热,又可养真阴,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。
此方融养肝血、清心火、健脾土、滋肾水于一体,标本兼治而不忘顾护脾胃。临床应用时随证加减:潮热加地骨皮,胸闷添郁金,健忘佐远志,形成个性化调治方案。
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失眠调治需遵循"三分治七分养"的原则。建议亥时(21-23点)就寝以养三焦,晨起食小米粥健脾安神,午后申时(15-17点)揉按内关、神门二穴疏通心气。唯有药疗与养生相得益彰,方能使阴阳重归平衡,夜夜得享"黑甜乡"之乐。